村民就近在小吕集村新欧亚服装公司打工
6月1日,正值三夏大忙,宁陵县张弓镇小吕集村“产业园”里也是一派繁忙景象:新投产的新欧亚服装厂加班加点赶订单,正在建设中的背包厂忙着做钢构搭建,第三个扶贫产业紧张对接签约,北京设计院的专家冒着酷暑做乡村旅游规划……
“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走进小吕集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条幅上的这句标语。正如标语写的一样,在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村小吕集转换思路、创新模式,根据本村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培育发展产业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基础打造特色扶贫产业,通过产业扶贫推进精准脱贫,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他们的技术非常好,把订单交给他们放心。这2万多件服装是美国的订单,接下来还有一个1.5万件的订单,时间紧、任务重,我这次来就是催他们加紧生产的。”5月31日,在宁陵新欧亚服装公司车间内,来自香港一进出口贸易公司的经理张德民介绍道,他们公司做进出口贸易国内排名靠前,订单非常多,现在逐渐把订单从沿海城市向内地转移,看中的就是在外打工的技术工逐渐返乡,有人才、场地等方面的优势。
张弓镇在贫困村小吕集发展产业扶贫工程,与张德民的想法不谋而合。
“服装厂、背包厂全部投产可提供700多个就业岗位,基本满足当地群众就业需求,所以我们第三个项目决定不再上劳动密集型企业,签约的是深圳一家高新科技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拿着一张整体规划图,张弓镇党委书记李红旗介绍。如今,小吕集两个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拔地而起。搞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扶贫,目的就是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
确实,贫困村里建起了扶贫工厂,群众不再抛家离舍去外地打工,既照顾了家庭,又实现了就业。在新欧亚服装公司,技术部的冯静曾在杭州一家服装厂工作,工资每月1万元,但除掉开支每年也就落下几万元,一年有时只能回来几天。今年看到小吕集建起了服装厂,她就不再外出打工,现在虽然是100元的日工资,但可以每天回家与孩子老人团聚,平时再加加班,每年也能收入几万元。车间里,像冯静这样返乡就业的技术工人有100多人。
“农村要想彻底改变贫困现状,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不然很难做到持续性。”李红旗说,经过充分调研后,该镇创新发展思路,决定在小吕集村建设“扶贫产业园”,政府整合资金投资建设厂房、公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项目来到贫困乡村,通过产业带动就业,最终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
“一村三产业,两代能团聚;建设美乡村,脱贫不是梦。”村民自编的打油诗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日前,宁陵县史志办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张弓镇管庄村走访时,发现一株枝繁叶茂的古皂角树。经林业部门测定,该树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商丘市属于比较珍稀的古树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