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产业集聚区 本报记者 崔坤 摄
豫东起风云,商丘涌新潮。
寒冬腊月,万物萧条,但行走商丘大地,从县区到乡村、从项目建设一线到企业生产车间,广大干群抓项目、上产业、谋发展的干劲火热。重大项目、致富产业、民生工程在加快推进,商丘各县(市、区)正厚植自身优势,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郡县富则天下足。近年来,商丘市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做好城乡融合发展文章。
产业集聚 带动经济实力新跃升
永城市生产总值迈上600亿元新台阶,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由2014年的1个增加到9个;民权、睢县、宁陵、夏邑、永城5个县(市)产业结构实现了“三二一”的转换升级;永城市、睢县被评定为省级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
这份“成绩单”,是商丘经济实力持续跃升的最好见证。
农业大市商丘,如何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落好笔,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引领发展。商丘强化组织领导,凝聚统筹推进合力,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包县(市、区)的市委常委、分管各系统、各领域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等20多家部门为成员的市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各县(市、区)建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相应组织机构,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全市“一盘棋”的良好工作局面,推进全市经济持续跨越发展良好态势。
看——民权集聚制冷企业112家,160多个零部件基本实现本地配套,冰箱冷柜产能占全国十分之一,冷藏保温车产量占全国60%以上。
看——睢县入驻制鞋企业200余家、产能超3亿双,产值突破200亿元,本地配套能力达90%以上。
看——夏邑拥有纺纱260万锭、织布15万吨、服装(针织童装)1.4亿件的产能,形成了集纺织、印染、服装、床上用品为一体的产业链。
看——柘城金刚石微粉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0%、50%以上,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以上。
看——宁陵复合肥年生产能力达850万吨,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优质复合肥产业基地。
看——虞城钢卷尺年产量达15亿只、产销总量占到全国的85%以上、出口总量占到全国的近50%。
看——永城大力发展“黑白”经济,形成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和新材料为主的产业集群,龙宇煤化工是河南省4个精细煤化工基地之一……
集聚蓄动能,转型促发展。在各县(市、区)形成产业集聚的同时,商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家、省级高新区6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5家,均居河南省第1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居河南省第3位;高新技术企业13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6家;在河南省市级层面率先成立了商丘科学院。
项目为王 支撑县域经济新发展
去年,是商丘重点项目建设硕果累累的一年:第八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签约项目70个、总投资382亿元;总投资100亿元的集美数智产业园、60亿元的龙泰新型绿色材料、55亿元的绿草地新能源产业园、50亿元的雪人冷链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商丘。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项目是关键。多年来,商丘市坚持项目为王总原则,以项目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让项目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只有抢抓重大机遇,才能积蓄跨越发展势能。商丘紧紧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国电集团、国机集团、中建材集团、北汽福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商丘。商丘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深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合作,同菏泽、徐州、淮北等地区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聚焦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两个关键,商丘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2.2亿元、精准扶贫企业贷款21.8亿元,均居全省第一位,顺利通过国家、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抢抓交通枢纽建设机遇,商丘制定全国省辖市首个《枢纽经济发展规划》,谋划实施城市快速路网和“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着力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京雄商高铁(雄商段)扎实推进,阳新高速宁陵至沈丘段进展顺利,民权通用机场实现首飞。
项目和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突出载体建设,商丘推进开发区建设,3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4个10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一批500亿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有效平台支撑、要求保障。
近年来,商丘市突出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引商,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商丘,形成了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同时,以“三大改造”为引领,突出抓好“五个五”重大工业项目,累计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69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以上;大力培育发展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效服务 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营商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质量的高低。
为优化营商环境,商丘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双流程”模式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审势”谋局,“知势”定位,“借势”登高。为强化顶层设计,深入实施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方案十专案”,聚焦“三高四提五突破”目标任务,商丘制定出台《商丘市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个一”工作体系》,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进产业升级,商丘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制定实施《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实施意见》和13条重点产业链工作专案,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商丘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成立商丘华商学院暨商丘企业家学院,开通运行“万人助万企”线上服务平台,设立“企业服务日”,把服务送到企业“门口”,让企业安心舒心搞发展。同时,建立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周例会、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等制度,市、县联动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
城乡融合 做强县域经济新引擎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如今的商丘城乡,乡村美景如诗如画,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坚实底盘。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商丘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四率”水平居全省前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注重城乡统筹,实现乡村振兴,不只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升级版,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版。如今,商丘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全市6个涉农企业跻身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乡(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4个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10个村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商丘6个贫困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9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6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位;6个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9个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
风雨多经志弥坚,创新发展路犹长。站在新的起点,迈向新的征程,千万商丘人民正迎着新发展的机遇,踏着新时代的鼓点,再鼓干劲、再求突破、再创辉煌,奋力跑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筑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高会鹏)
发展天地阔,数据最有力。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为关键、极不平凡的一年。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开封市禹王台区司法局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动基层派出所工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郏县公安局围绕三项满意度指数要求,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努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1月7日上午,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支持商丘市实验中学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编者按 发展天地阔,数据最有力。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为关键、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省委、省政府谋远谋深谋实,带领全省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取得显
1月4日上午,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智慧仓储物流等总投资46.1亿元的7个重点项目举行盛大开工仪式,这些项目的集中开工,为示范区开好局、起好步吹响了“冲锋号”,也拉开了示范区全年工作实现“开门红、全年红”的精彩序幕。
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推动7所高校11个学科创建国家“双一流”,调整优化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作出部署。
1月7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国家部委,及宁夏、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青海等省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出席会议。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 1月7日上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